2025年居家鍍膜指南 種類、區域材質、施工方式 一次看懂!
面對日積月累的水垢、油污,你是否耗費大把心力,渴望一個更輕鬆、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案?
如果您對居家環境品質有所堅持,並希望減少清潔負擔,那你可能會對「居家鍍膜」這個越來越熱門的主題很有興趣!這項嶄新的居家維護技術,正悄悄改變許多家庭的清潔習慣,但市面上各式各樣的居家鍍膜,到底有甚麼不同? 以及要如何評估自己適合的類型呢?
這篇文章就帶你一次搞懂居家鍍膜的種類、好處,以及考慮自己做還是請專人施工前要注意的地方!
一、什麼是居家鍍膜?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選擇它?
居家鍍膜(home coating)是一種使用在居家表面的奈米保護層,就像幫家裡的各種表面穿上一層「透明防護衣」,讓水垢、油漬、灰塵不容易附著。
它的原理是透過具有疏水、結晶特性的奈米塗料,封填材質表面的毛細孔,來達到抗汙、防刮、防霉的效果。
這項技術其實最早是從日本開始被應用,因為日本消費者對生活環境的要求相當高,因此居家鍍膜這種能減少清潔負擔,並保護家具的技術,深受青睞,這幾年隨著技術的成熟,台灣也有越來越多業者跟進,對想輕鬆維護環境的屋主而言是一大福音!
二、居家鍍膜跟日常清潔有什麼不一樣?
很多人會問:「居家鍍膜跟我們平常的打掃有什麼不一樣?」簡單來說,你可以把居家鍍膜想成是「事前預防」,而日常清潔就是「事後處理」。
打個比方,居家鍍膜像是超前部屬幫家裡建材表面「提升抵抗力」,讓髒污沒那麼容易入侵;而日常清潔就像是生病了才吃藥處理。
兩者雖然都能讓環境變乾淨,但傳統清潔有時候一個不小心,用錯清潔劑或刷得太用力,反而會傷到建材本身。
也因此,近年新興的家庭清潔觀念主張「先鍍膜,後輕清潔」,越來越多新屋主會在裝潢完就先做鍍膜,幫家裡「打好底」,從源頭減少損害,也讓清潔負擔大大減輕。
三、居家鍍膜種類:晶體型 v.s.蠟基型,保護力大不同
市面上的居家鍍膜液百百種,依照成份與應用特性,大致可分為兩大類
晶體型鍍膜(長效基底型)
晶體型鍍膜液像是幫建材穿上「透明防護衣」,主要的成分為奈米級高分子聚合物,像是二氧化矽 (SiO2)、聚矽氮烷 (Polysilazane)、氟素等。這些高分子聚合物透過化學反應,會與物件表面產生緊密的連結,形成一層超薄、但堅硬的保護膜,類似把建材表面「玻璃化」的概念。
晶體型鍍膜特點
1.持久性高:保護層與底材的鏈結性高,保護效果更耐久,通常可維持數年(依產品和施工品質而異)。
2.保護性高:鍍膜層具高硬度,可提供防刮擦能力,保護建材表面。
3.自潔性強:奈米結構可在材質表面產生良好的撥水性。
4.固化時間較長:晶體型鍍膜需要較長的固化時間(通常至少需要半天以上),確保奈米粒子之間可完全聚合。
蠟基型鍍膜(簡易維護型)
這類鍍膜產品像是平常的打蠟保養,主要成分是天然蠟或合成蠟,並添加聚合物、矽油等,使用後可讓表面看起來光亮滑順。
蠟基型鍍膜特點
1.操作簡單:不須施工技巧,使用後能立即產生光亮感及撥水性。
2.持久度較短:通常效用維持數週左右,需要定期重複施工
3.無抗刮性:蠟層偏軟,無法提供材質表面防刮的保護力。
晶體型鍍膜 v.s.蠟基型鍍膜比較表:
項目 | 晶體型鍍膜 | 蠟基型鍍膜 |
耐久性 | 高(可達 1~3 年) | 低(約數週至 1 個月) |
施工難度 | 高,建議由專業人員操作 | 低,可自行 DIY |
表面硬度 | 高,具抗刮功能 | 無抗刮性 |
外觀效果 | 透明保護層,提升質感 | 增加光澤感 |
價格與成本 | 成本高,但耐用性佳 | 成本低,但需定期維護 |
小結:
晶體鍍膜與蠟基鍍膜的差異在於「保護性」與「持久度」。
晶體型鍍膜提供的是堅固的「底層防護」,如同為物品穿上了一件隱形的防護衣,可抵禦磨損、酸鹼類侵蝕;
而蠟則是「表層養護」,類似於定期為物品打亮光蠟,使其保持光澤及一定的撥水性。可依自身清潔的需,來考慮使用的鍍膜產品。
四、居家鍍膜到底有什麼好處?
居家鍍膜可以帶來的實際好處,主要有以下幾點
1. 清潔效率大提升
居家鍍膜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讓清潔變得更輕鬆!
鍍膜後的表面會有撥水性,讓水滴和污垢不易附著,因此平常只需要用抹布擦拭,就可去除大部分污漬,大幅減少清潔時間和精力,超適合忙碌的現代人。
2. 延長物品壽命
居家鍍膜就像就像幫物品穿上堅固的保護層,能有效抵禦日常的磨損及酸鹼侵蝕。
像是浴室的淋浴門、水龍頭比較不會有水垢殘留,廚房流理臺也較不怕鍋碗瓢盆刮傷。
長期下來,能減少維修更換的麻煩和費用,是項聰明的投資!
3. 增加美觀與光澤
居家鍍膜不僅保護建材,還能讓它們維持原有的光澤和質感,也因此特別適合裝潢後的新屋,就像幫建材凍齡,維持在最美的狀態。
4. 抗菌與防霉
鍍膜後的表面水氣不易殘留,自然也就不容易滋生細菌和黴菌。這對於潮濕的浴室、廚房以及家裡有小孩或寵物的家庭來說特別重要,也讓居家環境更健康!
五、哪些地方適合做居家鍍膜?哪些材質能做?
居家鍍膜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,以下就幫你整理出最需要鍍膜的「一級戰區」和適用材質
浴室區域:
浴室絕對是多數人清潔維護的「重災區」,最讓人頭痛的就是水垢問題!水垢的產生,主要是盥洗後殘留在玻璃、鏡面、五金上的水漬,裡面的礦物質成分(鈣、鎂離子) 蒸發後留在表面形成固態結晶。
若長時間未清理,會逐漸堆積硬化並咬進建材表面,形成難以處理的萬年水垢,除了影響環境美觀,也會逐漸腐蝕設備。
因此,透過鍍膜來減少水漬殘留,減少水垢皂垢的侵蝕,可讓清潔大大省力!
適用範圍:
- 玻璃淋浴門
- 水龍頭與衛浴五金件
- 鏡子
- 洗手台
- 磁磚縫隙
- 牆面磁磚。
廚房區域:
廚房是家中最容易累積油垢及水漬的區域。
常見的問題包括:爐面油垢難以清除、水槽及五金件卡水垢、檯面吃色等。這些狀況都非常適合施作鍍膜來預防,保護建材表面,延長使用壽命。
適用範圍:
- 流理臺面(如石英石、不鏽鋼、人造石)
- 抽油煙機表面
- 牆面烤漆玻璃
- 料理水槽
- 水槽五金件
- 電器及電器櫃體表面。
其他推薦區域
除了浴室與廚房,以下區域也非常適合進行鍍膜保護:
- 電器外殼與玻璃爐面:減少指紋與油污殘留
- 窗戶玻璃:防水痕與空氣污染物附著
- 高使用頻率桌面(如餐桌、書桌、咖啡桌):預防染色、刮痕與老化
小結: 浴室與廚房因為濕氣與油污堆積問題最為明顯,是居家鍍膜的首選區域。
若你的預算、時間有限,建議可從使用頻率最高、最難清潔的這些區域優先施作,再依需求逐步擴展至其他生活接觸面。
六、居家鍍膜前的五大評估重點
進行「居家鍍膜」前,可由以下幾個面向評估,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方案
1.盤點鍍膜區域及需求:
鍍膜前建議先盤點家中最難清潔或易受損的區域(如浴室玻璃、廚房爐台、人造石檯面、五金等),
以及希望優先達到的防護效果,例如撥水性、抗刮、持久度等。確認這些目的有助於進一步選擇適合的鍍膜產品及評估費用。
2.釐清材質適配性:
不同的鍍膜產品,因成分的差異,可對應使用的材質也不同。因此施工前建議主動詢問適用的材質,以及鍍膜是否會改變材質色澤或質地,確保施作後效果符合期待。
3.優先考量產品安全性
居家鍍膜的表面,通常於與人有密切接觸,因此,鍍膜產品本身是否安全、無毒不容忽視。建議優先選擇有品牌信譽、通過專業認證的產品。避免化學揮發物或殘留物對家人健康造成影響。
像是NANOKEEPER居家鍍膜液皆通過歐盟REACH有害物檢驗,以及美國FDA食品安全接觸檢測,便是可安心使用的居家鍍膜產品。
4.評估施工方式: 居家鍍膜DIY vs 專人鍍膜
居家鍍膜DIY: 自己施工的最大優點,在於成本較低,
掌握施工技巧後,後續還可繼續自行維護,省下一筆不小的開銷,若自行施作,購入鍍膜液及鍍膜耗材的費用約在數千元。
但相對的,要達到理想的效果,需要自行投入時間,瞭解施作流程、不同鍍膜產品特性、及其適合施作的材質等,
若有興趣摸索練習,DIY居家鍍膜是不錯的選擇。
專人鍍膜服務: 交給專人施工費用較高,但省時省力,且施作品質相對穩定。
目前市場收費方式多以鍍膜表面積大小計價,通常以「一才」為單位(30 cm × 30 cm),行情價約為 100–300 元/才。
也有業者提供套餐方式收費,以整區浴室或廚房來說,鍍膜施工費用從6,000–20,000 元不等。
報價差異與施工方式(像是否包含事前深度清潔)、使用的鍍膜液等級、師傅經驗等相關。
因此,若您有足夠的預算,且追求高品質的鍍膜效果,可選擇具有口碑、信譽良好的鍍膜業者服務。
若預算有限,但願意投入時間瞭解鍍膜的基本技巧,也可考慮居家鍍膜DIY來進行!
總結:
居家鍍膜是一種有效維護居家品質、延長建材壽命的長效投資。
無論你是注重抗污、防霉,還是希望減少清潔時間、提升居家光澤與質感,選對鍍膜類型,都能為生活帶來顯著改善。
透過本篇文章,相信你已對晶體型與蠟基型鍍膜的差異、DIY與專業施工的選擇條件,以及適用區域與材質有了更清晰的認識。
而在眾多選擇中,選擇經過專業認證的鍍膜產品至關重要,因為這直接關乎您與家人的健康。
若你正在尋找安全可靠的鍍膜產品,NANOKEEPER 是專注於鍍膜液研發的專業品牌,
全系列產品皆通過 歐盟REACH 有害物質檢驗與 美國FDA食品接觸認證,為您提供安心的居家鍍膜解決方案。
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後,你也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居家鍍膜方案,讓日常清潔變得更輕鬆,生活質感全面升級。
瞭解更多: NANOKEEPER居家鍍膜液